“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9日电(记者王聿昊)19日,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首次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搭载AG超玩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外国第2潜次作业,这是科学“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8月19日,蛟龙号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首次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据傅文韬介绍,搭载当天的外国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科学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家下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潜作海参、海绵、蛟龙号AG超玩会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完成下潜后,接受潜航员赵晟娅的泼水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右)完成下潜后,与孟加拉国科学家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船上实验室交流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学目标。”
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准备进舱,参与“蛟龙号”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左)完成下潜后,与中国科学家在船上实验室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深海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
- ·天籁“乡”音,“潮”涌珠江!广东村落子歌手演唱会燃动羊城
- ·市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各界征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线索
- ·潮州检察机关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沉浸式体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
- ·我市举办茶叶机械化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现场会
- ·《简牍探中华》独家公开马王堆汉墓最新研究成果
- ·潮州市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 ·潮州市召开2023年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 ·金秋重阳暖 游戏欢乐多
- ·山西朔州市怀仁市发生3.6级地震
- ·湘桥区磷溪镇举办首届活力(村BA)篮球赛
- ·2023年潮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举办
- ·2022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 ·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 中国快递协会:坚决反对
-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醒: 防范“骗提”“骗贷”等行为
- ·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
- ·广东省集邮展览在潮州美术馆开幕